特约记者 李汉成
《巴南日报》10月8日在第一版刊登标题为《刘技影:我要在田里种出“金子”来》的通讯中, 报道了接龙镇自力村被评为“优秀新型职业农民”的刘技影在家乡发展农业生产的故事。他每天6点钟起床开垦荒地, 连续大半个月, 把100多亩荒地开垦了出来, 实行“稻十鳅”模式, 获得丰收。
目前, 农村有不少荒废的土地。而这些荒废的田土, 过去都是良田熟土, 有的还是正沟田, 现在却长满了茅草. 看着十分可惜。
一些地方, 特别是大城市的一些区县, 所需粮食, 并非过剩,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区, 更是如此, 可又出现了一些荒废的土地, 怎么办?就要大力宣传像刘技影这样的典型, 把荒废的土地, 重新开垦出来, 种上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, 既富了自已. 又为社会提供了商品, 何乐不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