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启芳
“今年土壤肥力足,蔬菜种类更多、销路更广了。每天虽然起早贪黑,累点,但是日子越过越好,过得舒心!”11月11日傍晚,龙洲湾街道盘龙村村民赵明看着自己耕种的十余亩蔬菜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借助脱贫好政策,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发展蔬菜种植,赵明已经成为当地脱贫典范,是这一带小有名气的“蔬菜大王”。
“大哥,这次圆白菜和花菜摘个几十斤,还有萝卜叶一样摘个几十把,红薯、老南瓜也弄个几十斤,洗好后我们明天拉到菜市场去。”“要得,放心嘛。”见到记者到来,赵明从蔬菜地里走出来,他身材瘦削,皮肤黝黑,双手粗糙,裤腿还带着泥土,笑起来十分质朴。
今年49岁的赵明,家里还有一位患病多年的母亲和单身汉哥哥,本人因高度近视和冠心病、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,加上性格较为内向,不愿与人广泛交流,至今单身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。以前,一家人“等靠要”思想较严重,只守着政府低保金和救助粮过日子,几亩良田也被荒废。因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,赵明被乡亲们笑称“懒汉”,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“扶贫先扶志,一个没有志向的懒汉是怎么也扶不起来的。”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后,帮扶干部盘龙村村委会主任赵易一次次找赵明促膝长谈,决定从做赵明的思想工作入手,让其详细了解扶贫政策。考虑到赵明一家人一直住在破旧的泥土房里,怕进风愁漏雨,赵易结合扶贫政策,与其一同制定了帮扶计划,积极申报D级危房改造,今年上半年将半山坡的危旧房搬迁到便捷的公路旁。
“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,政府和帮扶干部又这么支持,我们就要往前闯,不然对不起他们,也对不起自己。”住进新房的赵明更加坚定对生活的信心,变得勤快利落,做事也有干劲了。
赵明祖祖辈辈与农田打交道,是种植蔬菜的“好手”。深知现在蔬菜价格水涨船高,特别是反季节作物效益可观,在了解到赵明想发展种植生产时,赵易为其详细介绍产业扶贫政策,并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种植培训。今年,在街道、村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赵明开垦了8亩撂荒地种植蔬菜,还养了20只鸡。
提起今年的收入,赵明感到特别高兴,和记者算起了经济账:“我终于成了‘万元户’,今年的收入超过10000元,卖鸡和鸡蛋收入近3000元,蔬菜卖了5000元左右,打零工收入约2000元……”
“自力更生,勤劳致富,把家搞好!”谈及明年的打算,赵明信心满满。他说,明年将总结今年的经验利用家周边的有利环境,继续养殖土鸡,提高种植蔬菜的技术,扩大种植规模,提高产量,争取明年收入再增长。